logo

族谱名称: 姓氏: 名字:
始祖信息: 堂号: 编者
散居地: 地区:
全文搜索
高级搜索

简介

杨姓在中国第六大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在福建和台湾是排名都是第十位。

渊源

1、出自姬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以国为姓。《姓纂》载:杨姓出自姬姓,出自西周,“周武王子唐叔虞封于晋,出公逊子齐,生伯倩(侨),天子封为杨侯;子国,以国为姓。”据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记载“周宣王子尚父,幽王时封为扬候,为晋所灭,其后为氏焉”。杨国在今山西洪洞东南一带。

《唐书宰相世糸表》认为:周宣王之子尚父,被封于杨国,是最初以杨为姓的人。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武公孙子突的封地,突被称为羊舌大夫。突的孙子肸(字叔向,又称叔肸),以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人称杨石,又叫杨食我。春秋周敬王匄六年(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的儿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今陕西省),称为杨姓,史称杨姓正宗。南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晋国灭杨后,将杨地作为晋国公族,羊舌肸的采邑,其后代以邑为氏而称羊舌氏。成为现在杨姓的最主要的一个支派。

源于西周唐叔虞次子杨杼。周灭唐(其地约在今山西翼城西)后,周成王把唐地封给他的弟弟唐叔(姬姓,名虞,字子平),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唐叔的儿子燮继位后,改唐国为晋国,这样唐叔就成周代晋国的始祖。传十代,晋武公(唐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其一世为杨杼(姬杼):周武王姬发之孙,唐叔虞之次子,晋侯燮父之弟,周康王六年戊辰封杨侯,食采于杨国,始以杨为姓。

2、因功赐姓。一种是朝廷赐姓,因为建树功勋而被统治者赐予大姓:隋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尉迟氏属西部鲜卑,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三国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部分人姓杨;隋朝鲜卑人尉迟崇的儿子,因为被隋文帝杨坚收为义子,赐姓杨,即杨义臣。因故改性:福建宁化有林姓迁广东梅州后改姓杨;从其养主即养父或主人姓杨而转从其姓,西晋时候,活跃在武都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一带的氐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有外甥令狐茂搜,茂搜为飞龙养子,遂从其养主转姓杨氏。

3、少数民族杨姓。白族杨氏,杨氏一直是白族中的主要姓氏;北魏时期,少数民族莫胡卢氏改姓杨;五代时,后晋突厥沙陀部人有杨光远等杨姓;康熙年间,汉军镶黄旗这支杨姓,始祖杨荣成改为满人,至今已传十四世;满族易木查氏、尼玛查氏、杨佳氏、扬那氏等都改为杨姓。此外在侗族、朝鲜族、蒙古族、布依族人中也有杨氏。

得姓始祖

杨伯侨,被称为杨姓的得姓始祖。周朝初年,周武王去世,年幼的成王继位,因有“桐叶封王”之金口玉言,其弟唐叔虞被分封在唐。唐叔虞之子燮后来做了晋侯,又传了十代,至晋武公,武王之长子诡诸继位为晋献公,次子伯侨则被分封于杨,称杨侯。这样,杨伯侨就成为杨姓的得姓始祖。

郡望堂号

弘农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东汉至北周,曾一再改名恒农郡。

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平襄(在甘肃通渭西北)。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此支杨姓,其开基始祖为韩襄王将领杨苞。

弘农堂:弘农,地名,古为陕西之弘农县,今为陕西之华阴县。是杨姓的肇姓始祖杼公兴旺发祥之地,故用此堂号。

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

四知堂:杨震为官清廉。东汉永初六年(公元112年),杨震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途经昌邑,昌邑县令王密为答谢举荐之恩,暮夜怀揣黄金前来送礼,杨震不但不接受,还严厉批评了他。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杨姓世守清廉,以“四知”为堂号。

此外还有光裕、赐书、崇本、清白、务本、绍兴、瑞本、绍先、河东、栖霞、秦和、鸿仪、安阳、鸿山、新杨、道南、信海、北山等堂号。

祠堂古迹

长泰杨氏宗祠,俗称杨海纪念堂,座落于长泰县武安镇城关村后庵。始建于唐代,明代由杨海后裔杨复一在原址扩建。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平方米。

连城余庆堂,又名“三大门楼”,座落于连城余庙前镇芷溪村。建于清康熙年间,经多次拓建而成,坐南向北,占地达一万余平方米,四周是“五子祠”,其布局犹如一朵绽开的大梅花。

将乐道南祠(即龟山书院),据清乾隆《将乐县志》记载:“道南祠”,即今龟山先生祠,原名“龟山书院”。在县北城外,封山之麓。宋咸淳二年(1266年),礼部尚书、将乐籍人冯梦得以杨时载道而南,是儒学的宗师为由,向朝廷奏请建立书院。

芙蓉杨氏大宗祠,位于晋江罗山镇后洋村。始建元代,明洪武初重修。历代重修,皆不离原址。祠堂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1021平方米。

连城集善堂,又名渔溪公屋,位于连城庙前镇芷溪村竹坑桥头。始建于康熙末年(1772),是芷溪杨氏为其开基祖第十七世渔溪公创建的。坐东朝西,总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356平方米。

惠安枫亭杨氏宗祠,1926年由前辈杨韵石(秀才)、杨天章等倡导族人择地于枫江锦屏山麓,面向塔斗山而筹建。旨在追溯震公清廉家风,激励后进,号称“四知衍派”。现今祖祠面积为840平方米。

九峰镇杨氏宗祠,又名“追来堂”,坐落于平和县九峰镇杨厝坪,供奉杨厝坪杨氏始祖念三公及其下三世神位。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历代重修。宗祠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约计1876平方米。建筑面积458平方米。

长乐杨公祠,又称“杨公祠”、“大使祠”。位于长乐玉田镇东渡村村。南宋景炎元年(1276),杨梦斗壮烈殉国,东渡村民为之建祠纪念。

楹联典故

1、四知清操家风厚;二代精忠气节长。

——上联褒扬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坚辞贿金的廉吏杨震;下联赞誉杨家将精忠报国,前赴后继。

2、幕府辞金知有四;程门立雪尺深三。

——同安内厝霞美店杨氏家庙。上联追述东汉“关西孔子”杨震夤夜辞金“四知”的典故;下联则是宋代建阳游酢、杨时同拜二程(颐、颢)为师,程门立雪,尊师重道的佳话。

3、三相贤名齐凤阙;千金诗价重钟山。

——周师廉撰杨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出明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宰相。杨荣,字勉仁,福建省建安人。历四朝内阁,长期辅政。下联典出明初诸暨人杨廉夫,能诗,太祖朱元璋曾称赞他的《钟山》诗“值千金,姑且赏赐五百。”

4、傅贤崇德四知遵祖训;继宗开族清廉振家声。

派衍四知开国族;香联百代振宗枋。

——惠安枫亭杨氏宗祠楹联。

5、汉代清廉关西裔;宋代文学道南家。

——惠安屿头村杨氏祠堂大门联。

族谱文献

闽台杨氏族谱有《杨氏族谱》为清代杨宗洛修,始修无考,清嘉庆五年(1800)新修,6卷共7册。卷首辑序文、凡例、目录、族规、谱论、服制、源流考及杨龟山年谱、行状、墓志铭、祠记、诗赞、祠图、屋图附记文;龟山年谱、行状等项纪事及杨时撰的谱序。卷1系图;卷2至卷5系传;卷6载列坟图、祭田、山场及跋文。谱载其始祖荣公,晋末由江州湖口仕于闽,为闽西镛州(将乐)司户入闽。传5世至杨时。杨时,号龟山,宋进士,官龙图阁学士。有福建浦城《闽浦金章重修杨氏宗谱》杨思顺修,始修于清康熙九年(1670)。1930年浦城杨氏木刻本12卷13册。卷首为盘古图;卷1辑序文、庙文、执事纪名、行派、例言、家训、祠规、族诫、金章里居图记、祠图等;卷2刊遗像并赞;卷3、4载墓图;卷5至卷10皆述历代宗支世系;卷11列祠记、坟山契约文书、捐租祠产、祭田诸项纪事;卷12叙传记、寿序、领谱字号、谱跋等。载始祖讳秀甫,元初自江西永丰肇迁浦城船山一图深塘坞开基。现存福建省图。有《建瓯新村杨姓族谱》。福建将乐《杨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清黄增书等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建阳环峰职思堂木活字本,八册。谱本极重家族历史之辉荣,考述举列,以闽贤杨时为最,卷首之龟山年谱、行状等项纪事,较为详备。现存福建省图。

昭穆字辈

福建泉州市杨氏字辈:“天长地久,积厚流公,乾元兴建”。

福建泉州市晋江市金井镇埔宅村杨氏字辈:“仁文思式卫子缰 ”

福建龙岩市长汀县腊溪杨氏字辈:“志永贵,俊成俨,乔世春,万允时名,奇人美士,源远绵长,承先启厚,生义流芳”。

福建漳州市漳浦县佛昙镇(始祖杨世隆)杨氏字辈:“世大伯景文,恺正廷国,嘉义维良,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忠肃恭懿,宣慈惠和,载高履厚,根本顾深,积善行仁,荣华发达”。

© 福州观书堂数据有限公司
推荐浏览器:IE9以上、谷歌浏览器、360极速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