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族谱名称: 姓氏: 名字:
始祖信息: 堂号: 编者
散居地: 地区:
全文搜索
高级搜索

简介

洪姓是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七位的姓氏,在福建排名第十八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六。台湾排名第十六位。

渊源

1、源于姜姓,出自上古共工的后代。据《元和姓纂》及《尚书》等所载,共工从黄帝时起就担任了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职,被人们尊为水神。帝颛顼时,共工氏发动叛乱,颛顼召集了很多部落酋长,并委派其孙子祝融去征讨共工氏。祝融善于用火攻,共工氏节节败退,一怒之下撞倒了支撑天地的不周山,一时天地倾斜,山川易位,日月星辰运行发生了错乱。帝尧时,共工氏又起造反之念,他们造成洪水泛滥成灾。尧帝派大禹治理洪水,禹召集天下诸侯,共同出兵征服了共工氏。禹把共工氏放逐到江南蛮荒之地。共工氏的后裔便在江南定居下来,为了记住祖先当过水神,就在共字前加水,成“洪”字,作为姓氏。

2、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据传莆田翁姓始祖翁何的五世孙翁乾度原为王审知所创闽国之补阙郎中。五代后晋太祖天福年间,闽国被南唐与吴越合力瓜分而亡,归隐莆田的翁乾度为避国乱,将六子改姓为洪、江、翁、方、龚、汪。长子名处厚字伯起,分姓洪。

3、源于姬姓,出自轩辕氏黄帝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路史》所载,相传帝鸿(即轩辕氏)之后有洪姓。

4、共国之后所改。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西周有共国(故城在今河南省辉县),子孙以国为氏,后加“水”成洪。

5、源于地名,出自古代洪洞国之子民,属于以国名为氏。周时扬侯国,因建都洪洞(今山西洪洞),又称洪洞国,子孙以国为氏。

6、为宏(弘)氏因避讳而改:如,南北朝时,北魏献文帝名拓跋弘,孝文帝名元宏,当时北方的宏(弘)氏为避讳改为洪姓。又据《百家姓考略》所载,豫章宏姓、常州弘姓为避唐高宗太子、唐明皇名李弘之讳而改洪姓。又据《姓源韵谱》所载,五代刘弘昌、刘弘果为避宋太祖之父讳而改洪姓。

7、出自他族改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满、朝鲜、蒙古、壮、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共工。上古炎帝的后裔,黄帝时任水官。史书云:“共工,人面,蛇身,朱发。”是把共工神化的一种描绘。其活动中心应在黄河中游,近伊、洛流域。古史记载炎黄两系争权激烈斗争的传说。为了怀念这位先人,遂有共姓。后因避仇,又因共工有水德,成洪姓,尊共工为洪姓的得姓始祖。

郡望堂号

敦煌郡:汉武帝元鼎六年置。在今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

宣城郡:晋时置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省定城)。

豫章郡:汉代将秦代的九江郡改为豫章郡。在今江西省南昌、九江一带。

双忠堂:源自宋代洪皓,以礼部侍郎的身份出使金国。金人扣留了他,他坚决不屈服。被扣15年中,他经常暗自派人向宋朝廷汇报金国的情况,人们把他比作苏武。他的儿子洪迈,又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出使金国,金人强迫他称“陪臣”(诸侯的大夫朝见天子,自称陪臣 ),他坚决拒绝,因此被金人拘留。他父子都为了祖国恪尽忠诚,人称“父子双忠”。

洪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义居堂、招隐堂、平山堂、敦煌堂、积德堂、六桂堂等。

祠堂古迹

晋江金井英围洪氏宗祠,座落于晋江市金井镇围头半岛上,奉迎“六桂”始祖。正堂面积137.85平方米,堂前铺砌石埕,面积493.79平方米。

草埔尾洪氏大宗祠,位于于泉州东门草埔尾(现温陵路与湖心街交界处)。清同治间,泉郡洪氏族人和台湾宗亲开始在府城择址建祠。原占地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50平方米。

夏茂镇洪氏宗祠,位于沙县夏茂镇,集镇区里洪罗两姓占大多数,始建于明朝初年,历代重修。建筑面积约200多平方米。

洪窟洪氏祠堂,又名龙窟洪氏祠堂。位于石狮市东北角。始建于宋代,由肇基始祖设简陋祠宇供奉洪氏祖先,至明丙子午年倡建成功。祠堂占地800多平方米,坐东朝西。

英都洪氏家庙祠宇建筑群,位于洪承畴故里的南安市英都镇荣星村的凤山东麓。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历代维修、扩建,总占地面积9000多平方米。

楹联典故

天帝次子声威远,共工水神源脉长。

敦煌郡豫章郡千支共仰;积德堂招隐堂一脉相承。

——全联典指洪姓的郡望和堂号。

道祖遵父命荡舟嶝屿首创百业,袞公秉祖意巧赘窗东始传四房。

——同安马巷窗东洪氏祠堂。

驷马高车地;忠臣理学家。

——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联。

派别衍敦煌,宗支百世;地灵钟衮绣,庙貌千秋。

——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前的这副对联,相传是翰林院编修龚显曾的笔迹。

宋朝忠臣世系;剑州少府名宗。

——此联为福建省沙县夏茂镇洪氏宗祠“敦煌堂”堂联。

敦盛宗支,源来一本。

煌明衍派,义属同家。

——此联为台湾省南投县草屯镇洪氏家庙“敦煌(洪氏郡望)堂”联。

族谱文献

记载闽台洪氏族谱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洪氏族谱》为尤溪溪尾埔阳族谱。始修无考,明末遭兵燹焚烧;清雍正四年(1726),洪自登、洪瑢、洪范等重修;光绪三十三年(1908)续修;民国时期及1984年、1997年续修。谱载洪氏祖上溯共工氏至入闽史纪,洪成福之孙祖祠“爱敬堂”等纪事;载有世系图、祠堂条例、录仙流大宗谱凡例、埔阳志胜、祠堂小引、埔阳洪氏祠堂记、埔阳地图、埔阳重修谱凡例、宋以来历代帝元记、世祖传、祖坟座址、各房业产界址、白云书院、书斋轶事、名人墨客对埔阳十景诗赞以及增埔宁村地图、祖祠修缮后的彩照,修祖祠捐款人名单等。还有《武荣翁山洪氏族谱》南安洪氏族谱,1卷附录1卷。辑有明弘治元年(1488)、万历二十五年(1597)、四十七年(1619)和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续修谱序和杂文。辑有凡例、谱记、墓志铭、历世缙绅简录。载开基祖姓陈,光州固始人,唐景福年间,随王潮入闽。其后居泉州,元末迁南安武荣山英山,开基祖顺斋,其子入赘洪氏,改洪氏至今。另有《龙海洪氏族谱》龙海上洋洪氏族谱。始修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现存为民国本。《梅岗洪氏族谱》泉州梅岗洪氏族谱,明万历丙申(1596)十二世洪懋缙首修。《瀛州洪氏池头房续修支谱》闽侯瀛州洪氏房谱,始修于清同治元年(1862)。《鸿团洪氏族谱》龙海鸿团洪氏族谱,始修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福建泉州《武荣翁山洪氏族谱》,清.洪恭乾编撰,清咸丰七年(1857)重钞本,一册,存台湾。晉江《武荣英山洪氏族谱》不分卷,此谱洪有相首创於明万历二十五年,洪承胃校修,曹钞本(後人均纂至民国年间),存福建师大。南安《洪文襄公宗谱》为洪承畴之宗谱,民国间钞本,历博编撰。漳州洪氐《窗东谱》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再修, 1961年洪锦川钞本, 一册,存台湾。漳浦《洪氏祖谱》(清)洪道南修,清道光十一年(1831)钞本,存台湾。金门洪氏《始祖十七郎公传派顶寮私录族谱》(清)洪海树修,清咸丰四年(1854)钞本,全册,存台湾。

昭穆字辈

晉江英林洪氏昭穆:

亶茲孫子,爾玉汝球,溯源我祖,肇於光州,瞻斯英里,乃奠厥攸,詩書禮樂,燕翼貽謀,分支析派,近遠一儔,掇科取第,文采風流,忠孝廉節,令聞長悠,謨烈昭垂,億萬春秋,後昆踵武,儀式作逑,曰昌載熾,克紹箕裘,敬勖來許,交勉家修,名題麟閣,身登瀛洲,為國禎幹,德業炳彪,永似以續,弗愧前猷。

© 福州观书堂数据有限公司
推荐浏览器:IE9以上、谷歌浏览器、360极速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