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族谱名称: 姓氏: 名字:
始祖信息: 堂号: 编者
散居地: 地区:
全文搜索
高级搜索

简介

温姓是按照现有人口总数在中国大陆排名第114位,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零点一四。在福建排名第61位。台湾排名第56位。

渊源

1、出自郄姓,亦以邑名为氏。据《广韵》、《万姓统谱》等所载,周初,苏忿生在周朝任司寇,被封在温,其后以封邑为氏。前650年,温国被北狄人攻灭,国君温子逃往卫国,称为温氏。后来晋国攻灭狄人,温就成为晋国大夫郄至的封邑。当时郄至在鄢陵之战中指挥晋军打败楚军,成为晋国执政大臣,郄氏一家三族权倾朝野,引起其他晋卿的嫉妒。晋厉公对郄氏专权不满,早就想找借口除掉国中的这些强宗大族。有一次,晋历公带着群臣打猎,郄至打着一头野猪,派人给历公送去,却被历公宠幸的寺人孟张夺去,郄至一怒之下射死孟张。晋历公对此大为恼火,说:“这家伙欺负到我头上来了!”决定除掉郄氏。这个消息被郄氏知道了,郄锜便主张先攻杀历公,郄至却认为宁可被杀也不能犯上作乱。结果历公纠合了一批与郄氏有怨仇的臣子灭掉了郄氏。郄至的子孙中有逃到国外的,以封邑命姓,称温姓。

2、出自姬姓,以封地名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封他的儿子叔虞于唐,号唐叔虞。唐叔虞的后代被封于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其后代子孙遂以封地名命姓,称温姓。

3、出自高阳氏,亦以邑名为氏。据《唐温侯碑》所载,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封于温邑,其后以封邑名为氏。温姓出自上古帝王颛顼高阳氏。颛顼生称,称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和吴回。重黎和吴回在帝喾时相继担任管理火种之官,官名火正,又称祝融。后来,吴回生陆终,陆终有子6人,其中长子名樊,在夏朝时被封于昆吾(今河南许昌东),以封地名称为姓,称昆吾氏。昆吾始已氏,其后为苏、顾、温、董。周初,苏忿生在周朝任司寇,被封在温,也称温子。

4、回族温姓。源自明代融于回民族的苏禄国(今菲律宾苏禄岛)的苏禄东王巴都噶•叭哈利之子温喀刺及后裔。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东王巴都喀•叭哈剌率领包括家人在内计三百余人的庞大使团来燕京访问,因病逝世于山东省德州的北营村,留下次子温塔刺和三子安都鲁及王妃守墓并定居中国。因温安兄弟俩皆信仰伊斯兰教,风俗习惯又近同于回族,后便融入了回族当中。其温塔刺取名子首音为姓(安都鲁亦同),遂产生了温姓。关于温(安)姓的来龙去脉,在温氏十六世孙温寿文于1934年编修的《温安家乘要录》中作了详细记载,颇具研究参考价值。此外,据薛文波《回回姓氏考》载,河北保定地区安、温两家回族“有安温两家不分之说”,并“'自言其先世为蒙古人,来自蒙古安塔拉之温都鲁地区。其先世弟兄二人,采用汉姓,系按两地名之首育分安、温二姓。”山东德州与河北保定的温安(安温)两姓应是同祖同宗。温姓回族主要分布在山东和河北地区。

5、出自他族改姓

①据《唐书》所载,唐代康居国(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境至俄罗斯一部),国王姓温,后入中国,自成温姓。

②据《通志》所载,北魏叱温氏、温盆氏、温孤氏均改单姓温。

③金时女真人温迪罕氏汉姓为温;据《唐书》所载,唐时彭城长史刘易从之子刘升流放岭表,免归,改姓温。

④清满洲八旗姓温特赫氏、锡伯族温都尔氏汉姓为温。

⑤今台湾原住民、布依、土家、黎、壮、瑶等民族均有此姓。

温姓源起繁杂,但无论出自何支,都为中华大家庭中一员。

得姓始祖

温季(?—前574年),即郤昭子,姬姓,步氏,讳至,谥昭。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才华横溢的军事家、外交家。其名郤至,其祖郤扬封步,以之为氏,故亦名步至,因采邑于温,时人尊称温季,史称郤昭子。步扬之孙,或为蒲城鹊居之子,与堂兄郤锜、叔父郤犨并称“三郤”。其家族显赫,世代任高职于晋国。郄至在与楚进行的鄢陵之战中,出谋献策,身先士卒,为大败楚军立下汗马功劳,因此被封于温地,人称温季。不意功高震主,遭人猜忌,又恰逢晋厉公厨师孟张仗势抢夺温季之鹿被温季射杀,厉公以此为口实,派人去抓温季,有人透露消息给他,并劝他先行动手,杀厉公另立新君,温季不为所动,乃被厉公诛杀并殃及子孙,有子孙避逃国外。因他以死来表忠心,是古来少有之忠臣,其后子孙尊他为温姓得姓始祖。

郡望堂号

平原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期的西汉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

汲 郡:晋代时置。相当于现在河南省汲县一带。

清河郡:汉高帝时置。相当于现在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

三公堂:唐朝时,大雅(温彦宏)为礼部尚书,封黎国公。其二弟大临(温彦博)为中书令,封虞国公。三弟大有(温彦将)为中书侍郎,封清河郡公。时称“一门三公”。

此外,温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太原堂”、“雅儒堂”、“梅香堂”、“预顺堂”等。

祠堂古迹

1、泉州温氏始祖温仁俨祠,温厝祠堂在泉州府志和惠安县志中均称“乡贤名宦祠”。祠堂祀有温厝始祖仁俨公、宋六代温革公等列祖列宗。

2、仙游温氏宗祠,仙游县温氏祠堂有四处,分别在石苍乡高阳村、游洋镇五星村、大济镇西南村和榜头镇炉半自然村。位于榜头度顶村炉半,始建于清朝中叶,历代重建,面积仅480平方米。

3、高阳温氏祠堂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土木结构,四柱擎顶,上下两座,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土木结构,面积580平方米。

4、大济西南村温氏祠堂,建于明嘉靖癸亥(1563),结构独特,规模宏大,前后五座如梯级雄踞,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

5、尤溪中仙吉华温氏祖祠,位于尤溪中仙的吉华村嵩洋水尾,坐面朝东。该祠始建成年代不详,占地面积500平方米。

楹联典故

六龙世泽;三彦家声。

——撰温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温氏宗祠“三公堂”堂联。上联典指晋代温羡兄弟六人并知名于世,号“六龙”。下联典指唐初并州祁人温彦宏、温彦博、温彦将三兄弟。

二美号西昆之体;三人皆卿相之才。

——温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代诗人温庭筠,与李商隐齐名,诗风为北宋“西昆体”诗人所尚。下联典指唐温彦宏、温彦博、温彦将三兄弟俱有才名。隋代诗人恭道衡见到他们,说“三人都具有卿相才”。

望出太原绵世泽;源自上古播惠长。

馨衍清河郡;德传预顺堂。

——全联典指温姓的郡望和堂号

三彦家声远;九龙世泽长。

——此联为佚名撰温氏宗祠“三公堂”堂联。

温滋书香流芳远;厝衍世胄福泽长。

南唐尚书仁心厚德开先祖;福建运使伟绩丰功励后昆。

——泉州温氏始祖温仁俨祠联。

族谱文献

记载闽台温氏族谱有宁化《太原郡温氏宗谱》为清乾隆甲寅(1734)胡翘椿修,清嘉庆丙辰(1796)三十世温祖华二修,咸丰丙辰(1856)三十二世温宗晟三修,清光绪廿二年徐淮藩四修。共5卷首1卷,载有新旧序6篇、源流、宗派、谱论、祭祀、服图、凡例、远祖吊图引、远祖系传、始祖吊图、领谱字号,房支系。谱载原籍太原先祖唐温颙,后周广顺元年(951),温太良任济贫大夫差出汀宁邑,开基汀州宁化。其三世孙广宁宋皇佑年间征租宁邑(宁化)始徙石城霸上碧溪,借蓝家址居焉,至嘉佑八年(1063)开基于此。因姓称此地为温坊。肇基始祖广宁为一世,谱至三十四世。还有《上杭温氏族谱》为温寿松迁台时携带祖地上杭家谱清版钞本,系据台湾温寿松、温恒茂钞本。内容有谱序、九郎一脉源流、上杭茶地温氏迁台一脉的世系表等。谱以九郎公为一世祖,载至十五世。内载宋温九郎由江西徙石壁后迁上杭安乡圳头坪开基;十一世孙三九郎迁上杭胜运里茶地白玉窠开基;茶地一支二十七世温寿松迁台湾高雄。

昭穆字辈

厦门温氏字辈:大所道秉,观能以正,立定乃汝,则必福景,玉树宝文,可泰锡进,仁敬祖惠,亦世永庆。

© 福州观书堂数据有限公司
推荐浏览器:IE9以上、谷歌浏览器、360极速浏览器